《五十公里桃花坞》三季社交实验:明星如何突破舒适圈
《五十公里桃花坞》第一季时,节目在看似有些混乱的状态里进行,观众看了几期,也没有明白为什么要把一群不熟的明星聚在一起,让他们一起搭伙过日子,相当于强迫社交,由于没有固定的节目主题,尴尬和社死现场常常出现。
王鹤棣和王传君
到了第二季,请来的嘉宾有了微妙的变化,不仅有常上综艺的人,也有王传君这种极其直接,不爱社交的人,还有李雪琴徐志胜这样的脱口秀演员存在。宋丹丹的“尴尬9分钟”出圈后,在场明星们的反应和微表情被网友疯狂解读,并代入普通人职场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场合,这9分钟名场面在国内综艺史上也算榜上有名了。
不只如此,王传君、王鹤棣的奇妙组合,以及孟子义这个妙人的存在,让第二季的桃花坞走向变得越来越有趣,观众逐渐感受到节目的社交实验意义,不同性格的人也能交往,试着走出舒适圈,真诚相待,也许能收获到一段难忘的友情,尤其是王传君王鹤棣,成就了许多名场面,令人感慨,看似完全不同的人,也许真能相互治愈。
鸟鸟
今年,当生活流综艺风潮似乎过去时,《五十公里桃花坞》来到第三季,依然坚持社交实验的概念,除了部分老坞民,也加入了不少新人,比较特别的是脱口秀演员鸟鸟。而在观众眼中,这档节目的有意思之处也在经历微妙的变化,这一季里,不少观众已经把节目当成了人性观察实验场,甚至会自我代入。
头疼的选人和选址
综艺节目,尤其是真人秀,第一步就是选人,而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“选人是每个节目的一个命脉,尤其是这种做艺人的节目。选对了和选错了,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致命的。”池源表示。
导演组最早是按照现在流行的MBTI方法在选,虽然没有测具体的类型,但是基本上是照这个思路来区分,“尤其在第一季的时候,性格、年龄和背景是我们三个比较重要的维度,然后画一些人物关系图和性格的区分点,比如说内向里也有讨好型的和回避冲突型的,外向性格又有强势和被动型,基本上15个人不能有重复的。”
宋丹丹和张国立在节目中是“老两口”组合
到了第二季,导演组根据第一季的情况,做的比较大胆的尝试是加入了王传君这样的人,上次的三个维度上,增加了多元的维度,看似不爱社交的人能融入集体生活吗?王传君和王鹤棣的组合给了他们惊喜,也是没有预料到的,“就像选对象一样,能不能看对眼做成朋友。”池源说。
娱乐圈里的“乌托邦”
第二季“桃花坞”的出圈不仅体现在热度上,其中坞民不像其他真人秀节目,录完好像没有关系了,而是在娱乐圈生态里还是能常常感受到他们的互动,甚至在演戏选角这些事上提到彼此,推荐工作,这意味着,他们真的成了朋友。娱乐圈是名利场,咖位大小,艺人风格定位不同,都会造就社交圈的不同,但坞民们经过相处,无视这些所谓的圈层、咖位,真正交了心,这种难得很打动人。第三季里,老坞民也多数保留了,并且感情越来越好,池源感受到,明星们对这个节目的一个重要期待,就是“交朋友”。
《五十公里桃花坞》第三季剧照
“艺人们聚少离多,他们的工作有特殊性,比如说都住在北京,但不一定天天在北京,可能在横店更多,工作的流动性比较大,一入组就三四个月,所以他们很难有长期的朋友,或者说维护朋友关系的时间和精力就很少,在剧组里面好不容易交到朋友了,这个项目结束以后,可能再见面的时间就是一年或者两年后,遥遥无期了,慢慢地话题也少了,见面更难了。”
说白了,“桃花坞”就像一个“乌托邦”,无论对艺人来讲,还是对观众来说。“比如说外面下雨了,你说我们一起去淋雨,你的朋友说你是神经病啊,然后问我飞盘放哪了,两个人最后一起冲到雨里面去玩飞盘。我觉得这提供了一种情绪价值,又荒唐又好笑。”而这种情绪价值正是当代快节奏的社会里,尤其是年轻人们,最需要的东西。
规则里见真心
这一季“桃花坞”有几个比较有趣的社交场景,比如选房间这件事,导演组提出了一个“NO PUSH”规则。这个规则是指,当嘉宾提出自己建议时,其他成员将手放置在写有“NO PUSH”的手环里,在看不清手部动作的情况下,进行匿名投票。节目组通过这样一场自主实验,尝试在尊重每个人的意愿的同时,还能保护有不同意愿的人,不被暴露在外。
汪苏泷在“NO PUSH”环节
池源自己很喜欢这个有点“高级感”的规则,他坦言,这个规则的灵感正是去年的尴尬9分钟,“通过丹姐要搞联欢会的事儿可以看到不同人的性格,王传君就是不要,灵感就是在于这个No。”
他觉得这才是节目作为社交实验节目的一个特色体现,“我们拿一个这么小的事情,让艺人没有太多戒备心,不觉得节目组在找事儿,不涉及不上升到任何价值观的问题,放开让艺人去选择,表现真实的自己。最后就发现你尊重每个人的想法,最后的结果未必是很圆满的,大家很久没有办法达成一致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顾虑,按说以前大家抽签住到一起,大家肯定说好好好,没有人会说不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