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企与明星联手营销新趋势:短平快合作与话题化策略
内娱和车圈联手营销的力度和打法,越来越让人“大开眼界”了。

车企“批发”大使,重量级大咖不是最吃香的了
长期以来内娱的古老传统是,咖位最高、影响力最大的艺人才能拿到车代。四五年前的趋势是豪华外国车企扎堆“流量化”,易烊千玺和宝马、王俊凯和凯迪拉克、王一博和奥迪,取代了之前的大咖型中年男星。
合作的明星不再是论资排辈的产物,转向了跟快消选人大差不差的逻辑。

新车营销越来越重“网感”,合作奔着造话题、拱热度去
新势力们成立之初就擅长围绕着创始人做文章,省去了一大把营销费。去年年初李想坚定表示,理想不会请明星代言,车主才是最好的代言人。仅半年后,于适成为理想L6特邀体验官。
即使是不缺话题和关注度的车企,也很难抵挡住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时代的明星营销搞头。

明星营销只是第一步,能不能卖出去还得看车本身
车企跟明星合作,形式在变、内容在变,不变的是希望撬动起明星对其受众的影响力。在华为发布会上,余承东表示智界车主中女性占比将近40%,跟刘亦菲一样独立自信又出众。
不过,粉丝的数量和钞能力终究有限,更广大的潜在消费者才是车企真正的目标。

购车终究是一个要考量众多因素的漫长决策过程,消费者从初次了解产品到最终购买可能需要3-6个月的时间。随着消费者进入购买决策的中后期,产品本身的吸引力更为关键。